作者:本站编辑时间:2025-05-14 13:14:00阅览人数:
“枝上挂金豆,沙棘富乡亲。”在九师白杨市一七〇团,沙棘不仅仅是一种顽强生长的植物,更是当地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豆子”。沙棘从以前寂寂无闻到如今名扬海外,许多人为此付出了辛勤努力,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新疆一七〇团丝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扬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人生与沙棘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他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三次关键选择,被当地人传为佳话,影响了许多青年人前行的脚步。
选择回乡 勇敢追梦
2009年夏天,从塔里木大学毕业的王军扬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并成功通过了各项考试。手握公务员录取通知,王军扬却在考虑另一种选择:报名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回到家乡,建设团场。“我当时特别想回到家乡、回到团场,像我的父辈一样,建设团场。”王军扬回忆道。
这个“兵三代”的血液里流淌着兵团人的基因,祖辈和父辈建设边疆的故事早已融入王军扬的生命记忆。从小听着兵团故事长大的他,心里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学有所成后回到团场,像父辈一样扎根边疆、奉献青春。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同时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磨炼自己,学到新本领,实现人生价值,哪怕放下稳定的工作,哪怕将面对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他也愿意。最后,他选择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一七〇团坐落于山地丘陵、荒漠戈壁之间,地处风头水尾,耕地稀缺,土壤贫瘠,2009年,团场职工年均收入仅6000元。“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的恶劣环境,让生命力顽强的胡杨树都难以存活。面对困难,王军扬坚持自己前行的脚步,进入一七〇团农业科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选择基层 培植希望
工作半年后,王军扬主动向团党委申请:“我想下基层,我要到生产一线去。”因为他记得自己来团场的初衷,想进一步磨炼自己,学到更多的本领。
志愿服务期满后,王军扬选择留在团场。2010年3月,他被团场任命为林业站副站长,负责沙棘育苗和种植工作。他和同事往返500公里采集优质沙棘枝条,从47个品种中反复试验,最终选育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大果沙棘“深秋红”。育苗成活率从最初的30%提高到80%以上,两年后,团场完成了1.4万亩沙棘林的种植任务,成活率超过90%。
2012年,王军扬被选为六连党支部书记,他带领连队职工群众奔忙在田间地头,一起种植沙棘。2018年,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浪潮席卷一七〇团。土地确权登记后,沙棘地分到了职工手中,却引发了一片质疑。在团场职工的认知里,沙棘只是用来防风固沙的“生态林”,结出的果子又酸又涩,根本无法入口,经济效益不高。
如何让沙棘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王军扬开始深入研究沙棘的药食同源价值。面对职工群众的质疑,王军扬拍着胸脯做出了一个大胆承诺:“你们负责种,我负责卖,卖不掉算我的!”
王军扬开始全国各地跑客户,一家家登门拜访与沙棘有关的企业,却频频碰壁——当时市场普遍认可的是小果沙棘,而一七〇团种植的是大果沙棘。
面对市场泼来的冷水,王军扬没有退缩,而是带着厚厚一摞检测报告和专家意见多次拜访客户,用科学数据证明大果沙棘的脂肪含量、氨基酸含量都优于小果,且产量稳定,更适合工业化生产。在详实的数据面前,大果沙棘逐步得到了客户的认可。2019年,王军扬牵头成立的合作社销售沙棘果3300吨,服务种植户260余户,实现人均收入3.5万元。他兑现了对团场职工的承诺,也让沙棘从“生态林”真正变成了“致富林”。
选择创业 开拓未来
2019年,王军扬做出了人生中第三次重大选择——离开连队“两委”岗位,成立新疆一七〇团丝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身心投入沙棘产业。
王军扬说:“要想保持沙棘产业的可持续性,让沙棘种植户持续享受产业红利,必须形成产业链,打造特色产品。”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陆续投资建设了沙棘原浆提取、果油分离等生产线。王军扬为职工提供“保底收购”,让大家只管把沙棘果卖给他,不用操心销路问题。连续三年,他都稳定收购,建立起职工对沙棘产业的信心。
2022年7月,新冠疫情打乱了王军扬投资1150万元建设3000吨沙棘果冷库的计划。面对困境,他做出了一个让同行惊讶的决定:继续收购种植户的沙棘果。这个决定导致收购的846吨沙棘枝条果出成率减少36%,直接损失236万元,但“宁可公司暂时亏钱也不让职工亏钱”的选择,保住了职工对产业的信心。
如今,王军扬的沙棘事业蒸蒸日上,但他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他带领团队将沙棘产业从北疆拓展到南疆,在条件更为恶劣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开辟新的试验田。他计划投资1亿元增加沙棘黄酮、花青素等提取生产线;向海关总署申请在巴克图口岸开通沙棘果出口通道,降低运输成本。从鲜果销售到深加工,再到跨境电商,沙棘产业链不断延伸。
从西部计划志愿者到林业站副站长,从连队党支部书记到企业总经理,王军扬的身份几经变化,但他带领职工群众致富的初心始终未改。近日,王军扬荣获九师白杨市第八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他在颁奖仪式上分享了自己的奋斗故事,并表示,面对困难面对选择应该“做难而正确的事”,这是王军扬面对人生答卷的解题思路。面对困难和挑战,不退缩、不逃避,而是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解决问题。正是这样的解题思路,让王军扬面对困难脱颖而出,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带领职工群众拓宽沙棘销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编辑、初审: 刘昊林
复审: 叶敬华
终审: 邵永剑
05-14 · 迎难而上展风采 ——“中国青年五四奖...
05-13 · 试验区九师片区“五一”招商不打烊 多...
05-12 · “感动九师 德耀白杨”第八届九师白杨...
05-03 · 师市应急管理局 严把开工复产“安全关...